“镇江香醋,容纳了镇江人对美味的向往、美好的追求,诠释着山水花园名城的独特魅力。”9月6日,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在镇江市委办公室微信公众号撰文《镇江醋里见风骨》中,这样“推介”镇江香醋,并以香醋类比镇江这座城市的发展。正如他在文中所说配资天眼网站,“特色饮食是一个地方文化的缩影和标志,也是价值和传承。”
这并非马明龙首次为地方特色美食代言。今年7月,镇江首次就地方特色面食推出专门刊物《镇江锅盖面》,以挖掘“镇江三怪”(香醋摆不坏、肴肉不当菜、面锅里面煮锅盖)之一锅盖面的历史文化底蕴,马明龙欣然为其写下卷首语《锅盖面里的镇江味》,从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三个角度,解读镇江锅盖面的“前世今生”及背后的饮食文化和民风民俗。很快,这篇《锅盖面里的镇江味》在镇江朋友圈内被广泛转发。在镇江这样一座有着美景美食的城市,“锅盖面”已是当地的“美食”地标,在当地人心中,其江湖地位是“面中之面”“面中之王”。
前几年,镇江锅盖面就曾因马明龙而小“火”了一把。至今,“一碗面复活一座城”的故事依旧在镇江坊间流传——2021年2月1日,镇江市民的朋友圈,被马明龙在镇江长申超市内吃面条的视频和消息“刷屏”,此前超市因一确诊患者涉足而短暂歇业,他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市井烟火气回归的信心。
“一座面馆遍地的城市,一定是有温度的。”马明龙在《锅盖面里的镇江味》中如此说。在这座有烟火气、有温度的城市,锅盖面是市井美食,更是富民产业。据不完全统计,镇江共有锅盖面店3800余家、带动就业2万多人,加盟店、连锁店更是遍布全国各地,甚至走向世界,一碗锅盖面带火了早市经济,成为街巷经济中极具生命力的一环。
镇江,被称为一座美得让人“吃醋”的城市。“菜肴要蘸醋、吃面要加醋、饭前还要喝上一口醋”,藏在基因里的记忆,长在身上的传统,就这样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镇江人。如今,镇江中医院的医生仍会根据不同病症开出“醋方”,“家有二两醋,不用请大夫”,这句镇江香醋食疗“秘法”依旧在民间广为流传。
马明龙也在不同场合,以不同的方式持续擦亮镇江香醋这块“金字招牌”。2020年五一前夕,马明龙到任镇江不久便召开了产业强市大会,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荣获代表镇江市制造业最高荣誉的“金山奖”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早在1930年前后,恒顺所有产品都启用金山商标,“金山”牌成了镇江香醋的代表。对此,马明龙表示:“一个企业的名字和一个城市的荣誉联系得如此之紧密的,在镇江只有恒顺”。
在马明龙撰写的《镇江醋里见风骨》中,恒顺自然绕不过。他在文中写道,透过这碟醋,看到唯守正者稳,镇江人坚守古法、弘扬技艺,踏踏实实酿好醋,扎扎实实办好事。与镇江香醋深度绑定的恒顺集团,早在1910年就获得“南洋劝业会金奖”,先后5次荣获国际金奖。看到唯创新者进,镇江人开拓进取、奋楫争先,不断推动香醋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涌现出乔贵清等国家级非遗传承大师,沉积出“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”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2001年,有位宁波人偶然发现藏有80年代的镇江香醋,20多年香气居然未变。这瓶醋如今被收藏在镇江醋文化博物馆,成为“香醋摆不坏”的有力印证。从中可以看出镇江人的匠心所在。酿醋必先酿酒,是镇江人对“杜康造酒儿造醋”的理解和坚守。从一粒米到一滴醋,需要经历48道工序,耗时九月有余,寒来暑往、日晒夜露,经历足够多的时光雕琢,才能被称为镇江香醋。马明龙说,这一过程因至纯匠心而愈显珍贵,背后蕴藏的韧性、定力,本就是镇江城市精神的凝练。
如今的镇江香醋成为中欧首批地理标志互认互保项目产品、我国第一个获得欧盟保护的调味品,远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,成为镇江对外交流的一张“金名片”。不难看出,地方美食在满足物质需要之外配资天眼网站,也可以成为塑造城市形象、弘扬城市精神乃至促进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股票配资网观点